雅之乐舞冬天养护(雅乐之舞冬天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所指不同:雅乐:典雅纯正的音乐;俗乐:指世俗的音乐;
2、用途不同:雅乐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俗乐是当时流行的世俗之乐、民间音乐,是新兴的乐舞。
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已失传,只有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
随着周朝的衰落和社会的发展,民间音乐逐步代替了雅乐。贵族们对雅乐渐感厌烦而去欣赏俗乐,如《乐记》所载,魏文侯“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因此孔子曾感叹地说:“礼崩乐坏”。相匹配典礼的雅乐,开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后逐渐变得庄严神秘而又沉闷呆板。
相对于雅乐而言,俗乐则是春秋战国以后产生于渚候国民间,具有粗犷,鲜活成份,并为诸候所欣赏的音乐。
扩展资料
俗乐指古代对民间音乐、外来音乐和散乐(百戏)的泛称。与“雅乐”相对。雅乐、俗乐之分,始于 隋文帝 。 唐玄宗时,设教坊掌之。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九》。
著名琴曲《广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琵琶曲《阳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丝竹曲《春江花月夜》《老八板》,广东音乐《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乐、各地各种乐曲,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我国历史上第一支官方组建的俗乐乐队,就是曹操铜雀台上全部由女性组成的乐队。
雅乐讲究手、足上的功夫。手上的功夫包括交手、合手、牵引、伏肘、去肋、振肋、打腰、卷手、打手等等。足上的功夫包括落、押脚、追脚、踊、踏、立、跪、飞、行走等等。手足相互配合才能演出一台好的曲目。
如同手式、演奏有其独到之处一样,雅乐的服装、道具也别具特色。从服装颜色来说,左方舞为红色,右方舞为绿色。另外,服装的种类也很多,有套装装束、蛮绘装束、贯头衣装束等等。
文舞一般使用套装装束,"陵王"等武舞曲目时使用蛮武装束、贯头衣装束,而童舞装束多在表演"迦陵频"、"蝴蝶"等曲目时使用。作为中国传统服饰和日本平安服饰的融合体,雅乐的服装更显得格外雍容华贵、绚丽多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雅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俗乐
《邶风.简兮》的乐舞文化和中和精神?
龠是宗教性乐舞中的重要部分,“邶风·简兮”,说明在“万”的武舞中,舞者左手执龠,右手秉翟;“小雅·宾之初筵”中,龠舞笙鼓是祭祀列祖的乐舞方式。凡此均说明了龠在周人礼仪中的重要性。苇龠是龠中原始的一种,只有属之周人发展的最早阶段。土鼓苇龠作为反映先周文化的音乐,颇为相当。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六艺文化之六代乐舞分别是?六代乐舞这个词语的意思已经从字面上可以理解出来黄帝、唐、虞、夏、殷、周是我们历史上六代皇朝,而六代乐舞就是每一个朝代盛行的一种乐舞,而经过整理改编也就有了六代乐舞。
多大年岁学什么舞,什么身份学什么舞,何人负责教授,何时组织会考,对不用功者如何笞罚,对成绩优异者怎样任官封爵等等,都有细致严密的规定。六代乐舞从秦朝后只有韶乐(文乐)和武乐两种。韶、武两乐,是历代宫廷中最重要的雅乐,韶乐是等级最高的礼乐,一直延续到清朝。
六代乐舞又称六乐或六舞,远古时期汉民族乐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包括:
1、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
2、唐尧时期的《大咸》(也称《大章》)
3、虞舜时期的《韶》
4、夏禹时期的《大夏》
5、商汤时期的《大濩》
6、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表演的场合隆重,人数众多,天子用“八佾”(64人的舞阵)的规格标准。六部乐舞的大部分由所传周代以前各代的代表性乐舞整理增删而成,所以又叫“六代之舞”。
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大咸》,舜时的《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和周代由周公(也有说武王)新创编的《大武》。其中《云门》、《大咸》、《大韶》、《大夏》所代表的各代,都是由禅让得的天下,所以称“文舞”,舞时左手执龠(形状像排箫的乐器),右手秉翟(用野鸡尾装饰的道具)。
而《大濩》和《大武》所表现的都是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君主,叫做“武舞”舞者手里拿着朱干(盾)玉戚(斧)。到了后代,“六舞”就都被称做“先王之乐”,成了神圣的“雅乐”。它们的影响波及到后世数千年。
【结束语】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大咸》,舜时的《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和周代由周公(也有说武王)新创编的《大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