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为什么科植物(大黄的来源属于哪科植物)
大黄:又称作生大黄、熟大黄、生将军、生锦纹、酒军、黄良、川军,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一般从粗短的根茎种植。大黄长有三角形的大叶,叶柄肥厚。花形细小,聚集成花序,颜色从绿白色到玫瑰红色。
在中国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但在欧洲及中东地区,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品种。大黄的叶片富含草酸,不适宜食用,但可药用,在中国,大黄的主要用途就是作药用。此外,它的叶柄可作食用,一般用于制作馅饼或为其他食物带来馅饼的味道,因此又有“Pie Plant” 之称。[2]目前最常见的大黄品种,是由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分类的Rheum × hybridum。
大黄是中医常用的通便泻火药物,“药性峻利”,“性大苦大寒”[3]。其根部用作泻药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4],不论是传统的中医药或是中世纪时期的阿拉伯世界及欧洲的药方中均有提及[5][6]。 大黄能够令口腔和鼻腔的黏膜具有收敛作用(astringent effect)[7]。大黄的根和茎含丰富的蒽醌类化合物,例如: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及大黄酸(Rhein)等。这些化合物部分有轻泻的作用。
大黄、吴茱萸的原植物科名是什么?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或块茎;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大黄有哪些生长习性?大黄的生长发育特性:大黄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适生于海拔2000~4000m的高寒冷凉地区。其年平均温度在10℃左右,无霜期90~130d;相对湿度50%~70%;土层深厚,腐殖质较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的黑砂壤土为好。
大黄植高2m左右。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主根在发芽后死去,并长出许多侧根。一般种植的第三年开花。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5~25℃。其一年中的生育期可分为萌芽(4月下旬)、展叶抽薹(5月中旬)、开花(5月下旬至6月上旬)、果熟(7月中至下旬)、枯萎。
大黄的繁殖有种子繁殖(直播和育苗移栽)和根芽繁殖。根芽繁殖通常与收获同时进行。大黄的根颈有向上延长的习性,因此,采用穴栽。逐年给其根部培土,则可栽培出外形符合商品要求(主根粗壮,侧根细小,称为“萝卜黄”)的产品。不收种子的大黄,第三年要打薹摘花,以提高产品质量。大黄忌连作。
大黄是什么样子的植物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
药用大黄 又名:南大黄。
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
本种与上2种的主要不同点是:基生叶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托叶鞘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花较大,淡黄绿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开展,翅果边缘不透明。